12月17日消息,理想汽車于今日中午發(fā)布了新一周的銷量榜單,實際上這份榜單一直都統(tǒng)計的是上險量,因此會和不少廠家上報的“銷量”有所出入,而這也成為了爭論的焦點。
榜單發(fā)布后,有親近蔚來的koc表示“上險量不能說是野雞數據,但確實是幾個口徑中不權威的。”
然而這引起不少反駁,有博主稱:為什么大家現在都看上險量,還不是因為之前那么多年,太多品牌用各種手段把交付量這個數據搞得烏煙瘴氣?
只有上險量,因為要交錢買保險,而且搞完了就變成二手車,所以他的刷數據代價是高的,相對來說也是準確和公平的。
理想汽車員工“硬哥”同樣注意到了這件事,他發(fā)布了一條微博稱“為什么說上險量是準的汽車銷量數據”,配圖是其于去年5月份發(fā)布的一條微博,在這條微博里,“硬哥”做了詳細解釋,這里不在展開。
此外,還有汽車博主“花叔”也關注了相關討論,他給出了更為詳細的講解:
關于銷量和上險量,在經銷商模式下,整車先從品牌批發(fā)給經銷商,于是有了批售數據;每個月經銷商會把零售數據報給品牌,于是有了零售數據。但這樣的數據往往與真實銷量有較大差異,有時多,有時少。
國際品牌在以前業(yè)績特別好的的時候會少報銷量,尤其是每年的第四季度,這樣下一年度任務不會太高;而季度末缺量的時候會要求經銷商多報零售來完成廠家的銷量目標,這就是行業(yè)內有名的“超報”(over reporting)。
這也是為什么有的品牌的經銷商庫存數量會達到月度銷量的三四倍,這會極大占用經銷商的資金,并造成為了急于消化庫存而導致價格下滑。
有意思的是,大致從10多年前開始,這些廠家的中國銷售公司手里就已經有了每個月本品牌和主要競品的全國各城市真實上險數量的,他們也是根據這個真實的上險數量去做市占率分析的。
中國區(qū)總裁或CEO也是知道這個真實數據的,但報給海外總部的數多或者少,是根據需要,這就是“默契”。
本文鏈接:http://m.zh1234.com/news32665.html造車新勢力周銷榜單再起爭端 理想員工重申:上險量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