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子之痛,無人能承受,但這樣的痛苦,虎鯨Tahlequah,經(jīng)歷了2次。
虎鯨Tahlequah,是科學家們密切關注的虎鯨群體中的一只雌性,代號J35。
2018年,它生下一只雌性幼崽,可惜的是,幼崽僅存活半小時就死了。
然而,虎鯨媽媽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它一直帶著幼崽的尸體,游了將近1600公里。
它對孩子的不離不棄,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科學家們觀察到它“擁抱”孩子尸體整整17天,是目前堅持時間久的一個。
在錄制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它是有多么不舍。
虎鯨媽媽J35一直用頭頂著尸體,它沒有手,尸體很容易滑落沉入海中,而虎鯨媽媽一遍又一遍潛入水中,將尸體“打撈”上來,繼續(xù)頂著尸體游動。
在這期間,它無法去覓食,變得非常虛弱。
好在其他家庭成員很熱心,輪流替代它確保讓幼崽尸體浮在水面上,這樣,虎鯨媽媽可以休息一下。
據(jù)介紹,這個死去的孩子,是虎鯨媽媽第2個孩子。
或許是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孩子需要照顧,又或許是虎鯨尸體已經(jīng)嚴重腐爛,不能繼續(xù)一起遠行了。終,虎鯨媽媽還是和死去的孩子告別了,重新投入新的生活。
可悲的是,虎鯨媽媽J35似乎陷入了“喪子詛咒”中。
近日,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虎鯨媽媽又馱著一只幼崽尸體,不肯放棄。
這一次,死去的是它第四個孩子,代號J61,也是雌性。
12月20日出生,31日被宣布死亡,僅存活幾天時間。
面對如此打擊,虎鯨媽媽依然和7年前一樣,不離不棄,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悼念”尸體上。
毀滅性的打擊
事件報道后,全球都在為虎鯨媽媽擔憂。
這個時節(jié)食物短缺,而虎鯨媽媽剛剛生產完,身體很虛弱,她還有2個兒子要照顧(老大老三),還要忍受巨大的悲痛悼念死亡,很難想象它能不能支撐下去。
科學家也很心痛,表示這兩次喪子對虎鯨媽媽J35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同樣對整個虎鯨群體也是毀滅性的。
虎鯨媽媽J35是一只南方居留型虎鯨,和過客型虎鯨、遠洋型虎鯨不一樣,居留型虎鯨分布范圍是固定的。
它是母系群體,由一只年長的雌性領導,群體內出生的成員不會離開,因此成員很穩(wěn)定。
有研究表明,居留型虎鯨有自己的方言,叫聲和其他虎鯨群體不一樣,飲食上,只吃魚——三文魚占97%。
按照它們的生活習慣來看,這樣的群體,成員數(shù)量是只多不少的。
但事實上,近幾年來,這些居留型虎鯨家族數(shù)量不僅沒有多起來,還被列為了“瀕危動物”。
目前南方居留型虎鯨只有3個群體,分別命名為J 、K 、L群。
20世紀之前,種群總數(shù)量超過 200 頭,之后年年下降。2015年是75頭,而近的普查發(fā)現(xiàn),數(shù)量已經(jīng)降低至73頭了。
科學家擔憂,這些虎鯨正在逐步走向滅亡,而這些危機,正是人類“賜予”的。
目前,威脅居留型虎鯨生存的因素主要有3點:食物不足(三文魚不夠吃)、化學污染、船只撞擊和噪音。
有人認為,虎鯨媽媽J35頻頻喪子,很有可能就是食物不足,自身身體不好,導致生的孩子身體情況也不好。
在大自然中,虎鯨幼崽的存活率本身就不高(50%),若是出生身體就不好,更是雪上加霜。
關鍵是,虎鯨媽媽J35夭折的2個孩子,還都是雌性,如果沒有死亡,將來有一天,它們有可能會組建自己的家族群體,就意味著,它們有為虎鯨群體“開枝散葉”的能力。
但終結果是它們死了,這種損失是難以預估的。
后
科普一個小知識,虎鯨雖然是動物,但科學家認為,它們也會像人類一樣哀悼同伴。
虎鯨媽媽J35頂著尸體不放,就被認為是一種“守靈”儀式。
它們會在同伴死亡后,陪在尸體邊上,并守護尸體。
有時候,這個儀式會持續(xù)很長時間,直至尸體腐爛。
關于死亡,更極致的是大象,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亞洲大象不僅會進行悼念儀式,還會埋葬同伴的尸體。埋的姿勢是四腳朝天,身體入坑,四肢是露在地面上。
儀式之后,它們還會偶爾到這里來看它。
本文鏈接:http://m.zh1234.com/news43319.html頭頂尸體17天不離不棄!虎鯨媽媽再次陷入“喪子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