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不參與捕獵,卻占據(jù)大部分母獅的獵物,這種情況真的合適嗎?
簡單的回答是:不算很合理,但是雄獅只有這樣做才可以更好地確保自己的后代存活,并讓自己的基因延續(xù),即便這不是種群發(fā)展的優(yōu)方案,但對雄獅很有利。
很多人并不知道,成年雄獅的捕獵能力其實不如成年雌性獅子!
雄獅擁有濃密的鬃毛,這對于在非洲大草原生活來說是可怕的負擔。因為鬃毛導致的散熱困難,雄獅無法長時間狩獵,這讓它們很難對付體型較大的獵物;雄獅對于那些速度較快的獵物也勝算不高,因為鬃毛讓它們偽裝變得困難,稍微靠近就會暴露自己。
所以,對于獅子來說,沒有鬃毛的雌性獅子其實在捕獵方面表現(xiàn)更勝一籌,因此作為團隊負責捕獵的一方?jīng)]什么不可。
雄獅不用參與捕獵,意味著它們不用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食物上,因此它們可以更好的守護獅群,其實主要是守護后代,確?;蜓永m(xù)。
作為生態(tài)中頂級的掠食者,雄獅的主要的挑戰(zhàn)來自其它雄獅入侵,一旦它們無法抵御其它雄獅入侵,其它雄獅第一件事就是殺死他們的后代。
您可能好奇,我們前面說鬃毛是可怕負擔,但是為什么會被選擇出來呢?難道與其它一些動物一樣只是生物性選擇的結(jié)果嗎?
其實,在末次冰期結(jié)束的時候,沒有鬃毛的“獅子”——洞獅走向滅絕,而有鬃毛的現(xiàn)代獅子則存活了下來。
原因很簡單,雖然鬃毛對生存來說存在許多負擔,但是這一特征同樣帶給雄獅前所未有的優(yōu)勢,并不是簡單的第二性征。
如果一只雄獅無法完成獅群的入侵,那它就毫無意義,而鬃毛正是對入侵獅群,成為新的獅群首領(lǐng)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人以為一個獅群中只有一只雄獅,其實大多時候都有多只雄獅,而且這些雄獅通常具有血緣關(guān)系,它們成年時一起被驅(qū)趕出獅群,然后在野外組成“雄獅聯(lián)盟”,一起入侵其它獅群。
△ 壞孩子雄獅聯(lián)盟成員
這里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壞孩子雄獅聯(lián)盟,它由六只雄獅組成,是非常龐大的雄獅聯(lián)盟,所以它們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力”。
雄獅聯(lián)盟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雄獅入侵獅群的成功率。同樣由于入侵者是“雄獅聯(lián)盟”,所以守護獅群的工作也需要多只雄獅才行,不然根本無法抵抗。
但是,這里就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雄獅聯(lián)盟的社會等級如何劃分,到底誰才是第一首領(lǐng)?
獅子只能通過打斗來劃分,受到本能驅(qū)使,它們會瞄準對方脆弱的身體部位——頸靜脈或后頸。
鬃毛的作用就體現(xiàn)出來了,它可以保護雄獅,在分出勝負之前不至于或者很難出現(xiàn)致命的傷害。
其實,對于大部分社會性動物來說,它們會有所謂的“屈服信號”,比如狼感覺自己打不過就會直接露出肚皮表示屈服,但是貓科動物通常獨居,且從未進化出這種特征,即便獅子已經(jīng)成為群居動物,也只能打到服。
總得來說,由于鬃毛的存在,多頭雄獅可以生活在一起,入侵獅群,然后形成統(tǒng)治等級制度,而入侵的成功讓每頭雄獅都會至少生育幾只幼崽;并且當下一群雄獅出現(xiàn)時,鬃毛還可以確保所有雄獅都還活著,它們可以一起抵御入侵。
后:
雄獅一天有20-21個小時都在睡覺,它們不用參與捕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鬃毛存在——它們必須確保自己身體不能過熱。
但鬃毛卻是雄獅聯(lián)盟形成的關(guān)鍵,或者說是雄獅邁向成功擁有自己后代的關(guān)鍵。
如果雄獅也參與捕獵的話,或許可以讓獅群后代擁有更高的存活率,但是因為鬃毛的存在,它們無法這么做。
△ 沒有鬃毛的雄性查沃獅
鬃毛的這個規(guī)則有一個證據(jù):
現(xiàn)代獅子有一個特殊的群體,被稱為查沃獅,它們生活在肯尼亞查沃國家公園和坦桑尼亞的塞盧斯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中,那里天氣非常炎熱,所以雄性查沃獅是沒有鬃毛的,因為如果它們長出鬃毛,就會很容易死于中暑。
結(jié)果就是,這些獅群只有一只雄獅,另外獅群的雄獅也要一起參與捕獵!
本文鏈接:http://m.zh1234.com/news43553.html雄獅每天睡21個小時 不捕獵卻占有大部分食物 這合理嗎